谁动了传统书店的奶酪?
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开的网店近日“高调”开张。眼下,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社纷纷“涉网”,或开网店或加入微博营销……“网上书店”正呈现出“遍地开花”的“繁荣”态势。与此同时,逐渐“走低”的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。有网友发出了名为“随手拍解救书店”的微博,希望广大网友一起来纪念已经消失的书店或保护现存的好书店。于是,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思考的问题:出版社开网店是“尝鲜”还是已成趋势?越来越多的当当网 参与“卖书”是否瓜分书店的“蛋糕”?传统书店真到了需要“解救”的境地了吗?
网上“门市部”买卖兴隆
记者登录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的官方网店,发现“店”里主要卖价格较贵的套装书,并且有很多精装的或者是一些珍藏版的旧书,价格也在7折左右。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淘宝商城开了自己的旗舰店,主页上上百本新书推荐书琳琅满目,至今也有数千的交易量。此外,而高等教育、华东理工等教育类出版社也都在网上开了自己的旗舰店,他们还专门配备了力量打理自己的网店。上海古籍出版社相关人员告诉记者,网络平台既是出版社所出版图书的展示窗口,也是开放性的图书销售平台。去年,他们的网上销售取得了可喜的业绩。
开在网上的“门市部”让出版社尝到了甜头。当当网上书店 不仅如此,许多出版社还开通了各自的微博,主要发布新书资讯、书评、封面、网友的反馈。据了解,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微博关注已经将近2万人;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做过微博抢楼赠书活动,人民文学出版社在“哈利·波特”出版10周年之际也选择了微博赠书赠票等活动。便捷、互动性强的微博已成为出版社的一种营销手段。
不务正业还是拓展服务
不可否认,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,网购图书正以其便捷性和价格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。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也认为,以往图书发行中环节比较多,“隔山卖牛”的传统销售方式加大了出版社的风险。而“网上书店”是一种直接与读者互动的销售方式,减少了发行的中间环节,能真正实现“为读者找书”“为书找读者”。
不过,这一被传统出版社视为“打开另一个渠道”的做法,也引来了不同看法。“有点不务正业,”一位网友说,“出版社的工作主要还是做好图书出版,图书的销售则应交给发行商管理,让书店和代理商去卖。”更有人提出,出版社在做出版的同时还要花费资源去经营网店、管理微博,这会不会影响出版社的正常业务?
“我们开网店是拾遗补漏。”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中心的刘广汉认为,开网店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,而是弥补一些实体书店难以处理的销售问题,比如一些旧书老书很难再上架出售,却完全可以放到网店卖。这既丰富了读者的购买渠道,也使出版社资源更合理利用起来。刘广汉认为,“网店使我们与读者的交流更加直接迅速,促进了我们做好出版工作。”通过交易过程中的“留言”和“网聊”,能了解读者的需求和热点,更合理地安排出版选题。由于成本低,日积月累也能给出版社带来一定的纯利润。
谁动了传统书店的奶酪
对读者和书商而言,网络购书是真正看得见的实惠。但对已处于举步维艰境地的实体书店来说,却是实实在在的“狼来了”。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了这一“狼群”,是否染指了书店好不容易守住的那块“奶酪”?
刘广汉表示,传统书店依然是出版社的最大利润的来源:“我们出版社与许多网店有合作,但每年当当网购书的利润只占了20%左右,80%还是依靠实体书店来实现的。”上海书城副总经理江利也提出,“全国各大出版社绝大部分的收入依然是靠实体书店而不是网店。”她认为,实体书店依然有着网络难以比拟的优势:“网络书店的主要优势是低价。但我们拥有他们不具备的体验性。”据统计,如今有30%的读者是在书店里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书,依靠网络搜索的只有2%左右。
对于现在不断减少的实体书店,他们认为,除去自身经营问题,在上海、北京等地,更多的则是由于越来越贵的地价和房租导致的成本上升而关门。“图书的利润很薄,越来越贵的房租地价却使得书店都开不起,这与新技术的介入关系并不大。”
其实,在经历了多年“与狼共舞”后,传统书店也开始琢磨如何顺应网络大潮,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与网商抗衡,包括上海书店在内的很多实体书店纷纷涉足网络销售。一些业界人士认为,在网购风靡的今天,出版社和书店这么做无非是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,是新渠道的一种开拓。
本文由http://www.ddshudian.com/ 赞助发表,转载请注明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